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29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24/R

邮发代号: 2-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80.00

杂志荣誉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针灸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针灸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5-2930
  • 国内刊号:11-202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中国针灸杂志2015年第5期文章
  •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针灸治疗现状思考

    为优化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针刺治疗方案,查阅近20余年来相关文献,从穴位、针刺方法等方面分析影响针刺疗效的相关因素.在选穴上应注重八髎穴特别是中、下髎穴的运用,深刺八髎穴操作时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电针参数(电针波形、频率)、针刺手法(补泻手法、刺激量等)等与疗效关系密切,目前研究结论的科学价值需进一步提升;临床应加强功能性便秘的分型诊治意识,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针刺与生物反馈训练疗法联用可发挥协同效......

    作者:徐修竹;张建斌;丁曙晴;周惠芬;蔡金亚;朱丹;白洁净;张晓庆;邹洋洋 刊期: 2015- 05

  • 高玉瑃治疗面瘫经验撷要

    介绍高玉瑃教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与治疗特色.高教授临证取穴重视阳明,从经筋、经脉、脏腑不同层次指导辨证取穴;推崇巨刺,补虚泻实;针刺手法轻浅徐缓,意在用针调气泻健侧补患侧,损其有余而达到补其不足;注重留针时间,区分补泻.从阳明论治取穴、针刺手法、留针时间等关键因素入手治疗面瘫,以使脾胃健运,经脉调和,气血调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艳君;崔林华;袁军;何立;谢占清;薛维华;李梅;张振伟 刊期: 2015- 05

  • 身形之脉与经脉内涵探讨——从具象到抽象

    依据《内经》文本,从身形之脉、由脉到经、以脉代经3个方面,论述身形之脉与经脉内涵演变的关系.研究认为:经脉源于又高于身形之脉,二者不可混淆论之;经脉从“脉”到“经”,是中医认识人体由具象到抽象、由实体到概念的过程,“经”表达的是生命体不同于西医视角特殊的纵向恒久规律,这个规律基于朴素观察,又有理性总结与思考,经得起实践检验;以脉代经的表述,名为言脉,实为说经.......

    作者:刘兵;朱璐 刊期: 2015- 05

  • 经脉学说与扁鹊脉法的血缘

    完整的经脉学说由循行、病候、诊法、治则、治疗五部分构成,其核心为经脉病候.基于多重证据证明:经脉病候“是动”病以及渗透于病候之中或附于之下的“脉死候”皆出于扁鹊色脉诊;对于脉候,汉以前曾出现过种种不同的、基于四时阴阳学说的解释,扁鹊脉法“标本诊法”的诞生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解释的诞生——用脉的联系直接解释脉候;又伴随着扁鹊医学血脉理论的新发展,经脉学说也发生了革命——其理论......

    作者:黄龙祥 刊期: 2015- 05

  •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选穴用经特点与规律分析

    提炼并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选穴用经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检索主要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有明确选穴的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选穴用经的特点和规律.发现高脂血症针灸处方的选穴以特定穴为主,选穴频次居于前5位的依次为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和天枢;高脂血症针灸处方的用经包括10条经脉,选用经脉频次较高的为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和心包经;高脂血症的针灸处方以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

    作者:刘迈兰;胡薇;谢慎;张佳丽;赵钊;刘密;常小荣 刊期: 2015- 05

  • 《内经》与《脉经》人迎寸口脉法之辨析

    《内经》与《脉经》均记载了人迎寸口脉法,但两者区别较大.通过分析推理《内经》《脉经》及后世医家的相关论述,发现《内经》人迎寸口脉法既可提取盛虚紧代等脉象,亦可通过对比人迎寸口盛虚判断经脉脏腑病变;而《脉经》人迎寸口脉法实质与后世寸口脉法一致,即通过候诊寸关尺各部虚实判断脏腑经脉病变.......

    作者:黄英恒;李瑞 刊期: 2015- 05

  • 从督脉论治不同脑老化疾病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以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为例

    通过查阅中医古代经典理论,分析肾精、髓、脑的关系,发现以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为代表的脑老化相关疾病,具有“肾精虚、脑髓空”的共同发病基础,以及阳气虚衰的共同病理机制.督脉为人体阳气之都纲,通过储藏、调节和振奋全身的阳气,从而维持人体脏腑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认为从督脉论治不同的脑老化疾病,可为中医学异病同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导向,从而有助于延缓脑老化,并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

    作者:武峻艳;王杰;张俊龙 刊期: 2015- 05

  • 电针参数定量化的研究进展

    通过浏览文献,按电针的不同参数分别进行总结和概括,通过对电针参数临床和实验使用情况的了解,总结不同参数的不同效应,并对其使用情况作初步的评价,指出其优势和不足.发现不同的电针刺激参数会对机体产生不同的效应,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研究领域,临床研究相对较少,且大部分学者对电针参数的研究还停留在单因素方面,对参数不同组合的不同效应研究相对较少.......

    作者:朱丹;白洁静;张晓庆;徐修竹 刊期: 2015- 05

  • 《中国针灸》杂志2015年第5期继续教育试题

    ......

    作者: 刊期: 2015- 05

  • 针灸流派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以王永炎等学者针对中医整体学术研究现状所作出的评价为引,逐一展现针灸流派发展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勾勒出当代针灸学术领域内流派研究的总体趋势与存在状态.通过铺陈近年来各家研究针灸流派的观点,深入浅出、抽丝剥茧,以解析特色疗法、学派与流派三者的关系,说明学派与流派的异同及各自的特点,提出多年来横亘于针灸流派研究者们面前的不是学派与流派的是是非非,而是商榷出适合针灸流派研究与发展的评价标准与发展范式.......

    作者:李辰;刘炜宏 刊期: 2015-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