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29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24/R

邮发代号: 2-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80.00

杂志荣誉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针灸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针灸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5-2930
  • 国内刊号:11-202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中国针灸杂志2017年第9期文章
  • 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与单纯耳穴贴压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80例脾胃不和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87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疗法,穴位埋线取中脘、安眠、心俞、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每2周1次;耳穴贴压取神门、皮质下、心、脾、胃,左右侧耳交替,每周2次,2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使用单纯耳穴贴压疗法,取穴、操作方法及疗程与观......

    作者:周丽艳;褚晓彦;陶善平;何天峰;段希栋;宋银花;丁金磊;邴兴红 刊期: 2017- 09

  • 手针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手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针联合电针与单纯手针治疗脑卒中手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手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手针组和手针联合电针组,每组30例.手针组穴取患侧肩髃、臂臑、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伏兔、梁丘、血海、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以及各掌骨骨间背侧肌中央;手针联合电针组在手针组的基础上于外关和第2、3掌骨骨间背侧肌中央接以断续波型的电针仪.两组均留针40min,每天......

    作者:田梦;娄天伟;冷军 刊期: 2017- 09

  • 快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快刺法和留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快刺组和留针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取风池、颈夹脊穴(C2、C4、C6)、肩井、肩井一穴、肩井二穴,快刺组针刺得气后即出针,留针组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1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orthwickParkneckpainquest......

    作者:李文元;丛伟红;颜传竹;张润润;高月;马玉侠 刊期: 2017- 09

  • 个性化头针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基于脑功能定位的个性化头针治疗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头针组、传统头针组和康复组,每组60例.个性化头针组选取四神聪、运动区、平衡区为基本头针刺激区,并根据伴随功能障碍情况,伴肌张力高者配运动前区,伴不随意运动配运用区、颞三针,伴运动协调性差配运用区,伴认知障碍配额五针,伴感觉障碍配感觉区,患者在头针治疗过程中进行康复训练;传统......

    作者:汪军;裴建;崔晓;孙克兴;傅勤慧;邢春燕;姜超;周翠侠;陈宇杰;颜铭航 刊期: 2017- 09

  • 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每组30例.康复组采用脑梗死的常规护理、药物治疗以及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取穴以百会、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肩髃、外关、风市、三阴交为主穴,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留针30min;综合组在电针组基础上加用运动想象治疗,每次约20mi......

    作者:朱峰;高建芸;高润;何逸康;柳丽;艾炳蔚 刊期: 2017- 09

  • 康复训练联合改良输刺法治疗半月板缝合修复术后关节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联合改良输刺法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半月板缝合修复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半月板缝合修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改良输刺法治疗,针刺穴取足通谷、束骨、内庭、陷谷、侠溪、足临泣、大都、太白、行间、太冲,每日1次,连续针刺6d,休息1d,共治疗8周.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包括股四头肌锻炼、膝关节活动度康复、患肢行走......

    作者:罗开民;戚天臣;侯志;卞娜;赵越郡 刊期: 2017- 09

  • 耳穴贴压对提高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后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PTX+AT)术后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4例行PTX+AT的尿毒症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对照组根据术后血钙水平进行补钙治疗,原则为每小时补钙1~2mg/kg,并根据血钙值进行调整.术后次日口服碳酸钙1.5g,每日3次,餐前服用,必要时加用骨化三醇0.5~4μg/d,术后1周均行无......

    作者:李李;王谨;李燕林 刊期: 2017- 09

  • 针刺与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与艾灸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艾灸组,针刺组剔除1例,艾灸组脱落3例,终针刺组29例、艾灸组27例纳入统计.两组均取中脘和足三里穴,针刺组予以针刺治疗,艾灸组予艾灸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d,治疗4个疗程,共2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利兹消化不良问卷(LDQ)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量表评分,......

    作者:刘迈兰;周芝根;李波;杨茜芸;刘灿;常小荣 刊期: 2017- 09

  • 不孕案

    患者,女,36岁,已婚.初诊日期:2014年8月2日.主诉:婚后8年未孕.先后于2012年10月、2014年2月于某医院行试管婴儿治疗均失败,来诊要求针灸调理后行第3次试管婴儿治疗,现已无冻胚.近两年月经周期一般在30~50d,月经量少,8~9d净,色暗且有血块,无痛经,伴腰酸乏力,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润,脉弦细.2014年7月(月经第3d)查:促黄体生成素(LH)4.85U/L,促卵泡生成素(......

    作者:金亚蓓;李霞 刊期: 2017- 09

  •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下垂案

    患者,女,40岁.初诊日期:2015年11月8日.主诉:胃脘痞胀不适3年余.病史:3年前出现胃脘部胀满、隐痛,脘腹坠胀,恶心,食欲减退,就诊于当地医院,行X线钡餐、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下垂.经中西医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刻下症:胃脘部胀满,食后尤甚,胃脘部隐痛,脘腹坠胀,饮水稍多则胃中有辘辘之声,平卧后缓解,同时嗳气频频、得嗳则......

    作者:纪君平;宋帅;孙琰;高月;马玉侠 刊期: 2017-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