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29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24/R

邮发代号: 2-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80.00

杂志荣誉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针灸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针灸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5-2930
  • 国内刊号:11-202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中国针灸杂志2017年第8期文章
  • 温针灸预处理对冷冻胚胎移植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温针灸预处理对冷冻胚胎移植(frozen-thawedembryotransfer,FET)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反复胚胎移植(ET)失败、B超提示卵泡期子宫内膜为C型、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炎、准备行FET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在胚胎移植前3个月,于月经期用抗生素,月经干净后开始进行温针灸治疗,穴取中脘、天枢、关元、中极、子宫、......

    作者:罗国群;苏文武;马文敏;司徒艳球;谢重驹;杨美琼 刊期: 2017- 08

  • 平衡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平衡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评价者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脱落1例,各19例.观察组穴取头痛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对照组取对应的假穴位(足背第3、4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两组采用相同刺法,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和治疗后4周随访时进行患者综合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作者:王进忠;覃小兰;谢文源;王文远 刊期: 2017- 08

  • 药油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锌含量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药油灸、单纯艾灸与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nonbacterialprostatitis,CNP)的临床疗效差异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药油灸组、灸法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药油灸组与灸法组穴取关元、中极、气海及双侧阴陵泉、三阴交、肾俞、命门、膀胱俞、次髎、秩边,灸法组行单纯艾灸,药油灸组用药油外搽施灸穴位后同灸法组艾灸,每次约3......

    作者:马文军;胡青林;刁磊;采有金;冯俊 刊期: 2017- 08

  • 针刺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初步观察针刺调周法与达因-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各脱失1例,终各纳入29例.针刺组予以针刺调周法治疗,以双侧三阴交、大赫、归来、关元、中极为主穴,同侧大赫、归来穴接电针(疏密波,2Hz/100Hz),于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辅以不同配穴,行经期若无不适可暂停治疗,每2d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

    作者:杨丹红;赵美;谈佳红 刊期: 2017- 08

  • 针刺脊椎关节突关节及横突为主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针刺脊椎关节突关节及横突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针刺脊椎关节突关节及横突、臀大肌臀上皮神经入臀点及委中穴,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气海俞、L2~L4夹脊穴、臀大肌臀上皮神经入臀点及委中穴,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

    作者:李芳玲;贲定严 刊期: 2017- 08

  • 基于湖湘五经配伍理论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基于湖湘五经配伍理论针刺与常规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及脾胃虚弱型两个区组,然后将两个区组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终有效病例57例,观察组28例(其中肝胃不和型17例,脾胃虚弱型11例),对照组29例(其中肝胃不和型18例,脾胃虚弱型11例).观察组按湖湘五经配伍理论指导制定方案,予以毫针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选取中脘、太......

    作者:李翠英;李金香;潘诗敏;张曦;李莹 刊期: 2017- 08

  • 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肝肾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对雌二醇的影响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与尼尔雌醇治疗肝肾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差异及其对雌二醇(E2)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肾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埋线配合耳穴贴压组与西药组,每组30例.埋线配合耳穴贴压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埋线穴取太溪、三阴交、肾俞、肝俞和太冲,耳穴取肝、肾、内分泌、神门、皮质下,每周治疗1次,连续4周;西药组予尼尔雌醇1mg口服,每日1次,配合谷维素2......

    作者:金新美;丁立钧;夏德鹏;陈培芳 刊期: 2017- 08

  • 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与克罗米芬(CC)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的随机对照方法,将40名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和克罗米芬组,每组20例.对患者和操作者实施双盲.隔药灸脐组采用隔药灸脐法和口服CC模拟剂的治疗方法,克罗米芬组采用隔模拟剂灸脐法和口服CC的治疗方法.隔药灸脐或隔模拟剂灸脐均在每次月经结束后开始治疗,每周1次,每次施灸1.5h,月经期不治疗;口服......

    作者:李昭凤;王辉;郝明耀;王璇;于岩瀑;马玉侠 刊期: 2017- 08

  • 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分析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与常规针刺对比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埋线隔姜灸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埋线隔姜灸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治疗,穴位埋线穴取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气海,每周治疗1次;隔姜灸穴取关元、气海、足三里,每3天治疗1次,均连续1个月.常规针刺组采......

    作者:夏德鹏;陈培芳;杜培学;丁立钧;刘安利 刊期: 2017- 08

  • 十字灸疗法治疗带下病17例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颜色、气味及质地异常,部分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的疾病.笔者采用十字灸疗法治疗带下病17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7例带下病患者均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督灸中心门诊的患者,其中年龄小21岁,大45岁,平均32岁;病程短1个月,长2年,平均8个月.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带下病的诊断标准:①带下量多,绵绵不绝;②带下量不多......

    作者:庞亚铮;董甜甜;孙春全;李金玲;杨继国 刊期: 2017-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