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29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24/R

邮发代号: 2-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80.00

杂志荣誉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针灸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针灸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5-2930
  • 国内刊号:11-202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中国针灸杂志2015年第1期文章
  • 倾向评分法评价针灸治疗脑梗死疗效回顾性分析

    探索临床针刺治疗脑梗塞的真实疗效.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住院病历344例,按有无接受针刺治疗分为针刺组207例和无针刺组137例,分别采用倾向评分(PS)匹配法、回归法、加权法,以肌力疗效为效应指标,探索针刺是否对脑梗塞患者肌力产生明确的影响.匹配前运用COX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采用PS分层回归法、PS逆处理概率加权法(IPTW)、PS标准化死亡加权法(SMRW)对两组肌力......

    作者:范军铭;乔珊;刘鹏;董永书;崔伟峰 刊期: 2015- 01

  • 针刺前后得气感的定性与定量认识初探——一份来自华西医学院的研究报告

    目的:明确医学生对针刺得气感的认识,揭示得气感定性与定量的规律,了解其是否为影响针刺疗法临床运用的因素.方法:以随堂问卷的形式对华西临床医学班的86名健康学生针刺合谷穴或足三里穴前后理解和体会到的得气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得气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复合性感觉,具有胀痛、胀满感、疼痛等多种感觉特性;②得气是一种轻中度的感受,麻省总医院针感量表(MASS)10分制评分中只有胀痛感(4.69±2.83)、胀......

    作者:潘慧;赵雨;李佳;文谦;李宁 刊期: 2015- 01

  • 成都老官山出土经穴髹漆人像初探

    2012年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出土的西汉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早、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它不仅有数十条纵横交错的经络线条,更有百余个清晰可见的腧穴和多处阴刻的铭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拟从经络腧穴分布概况和特点两方面对老官山经脉漆雕进行介绍,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梁繁荣;曾芳;周兴兰;谢涛;卢引科;王毅;江章华 刊期: 2015- 01

  •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学术框架的解构

    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首次系统构建了针灸学术框架体系,阐明了针灸各部分知识及其逻辑关系.学术框架包括针灸基础和临床应用两大部分,其中基础理论部分包括脏腑、气血、经络、喻穴、脉诊、针灸操作、病因病机等,临床应用部分包括临床各类疾病及其针灸治疗等.《针灸甲乙经》确定的学术框架,比现代针灸学术框架宽,其中四海等理论的归属和定位也与现代针灸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张建斌 刊期: 2015- 01

  • 对针刺深度的思考

    以针刺深度为视角,探讨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首先,讨论了针刺深度分歧的可能原因;其次,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探讨深刺与浅刺疗效的优劣,并指出浅刺在针灸推广上的重要价值;再次,基于安慰针刺对照的研究使得针刺的疗效备受争议,建立适合针灸发展的现代科研方法体系至关重要;后,针灸的“寸”不宜标准化为毫米,针灸标准化应着眼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从针刺深度里折射出目前针灸学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针灸学的发展,也关系......

    作者:陈超;姚丽芬 刊期: 2015- 01

  • 针刺“对应穴”治疗痛证的理论探讨

    “对应穴”的理论基础源自针灸刺法中的巨刺、缪刺、远道刺,是在病变部位远端、与之相对应的部位取穴,以协调阴阳、通经活络.针刺对应穴通过机体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局部恶性刺激的切断,使疼痛迅速消除.临床多用于治疗疼痛性疾病.......

    作者:娄必丹;龚萍;章薇;李金香;黄洁;余兆安 刊期: 2015- 01

  • 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的A型利钠肽受体机制探讨

    焦虑障碍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针刺因有“宁心安神”功效而对焦虑障碍的治疗独具优势,但有关生物学机制尚未阐明.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心、脑存在两个独立的利钠肽系统.A型利钠肽及其受体功能失调与焦虑障碍的产生密切相关,A型利钠肽具有抗焦虑活性.基于此,拟从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效应、A型利钠肽抗焦虑作用、针刺对利钠肽的良性调节作用三方面入手,探讨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效应的利钠肽......

    作者:何薇;周奇志;余曙光;蔡定均;王强;张潇丹;黄文琴 刊期: 2015- 01

  • 新型假针针具的设计与开发

    为针刺临床试验提供便捷而切实有效的对照针具,使针刺的双盲试验成为可能,通过对毫针基本结构的改造,将针柄设计为空心,针身上1/3改为空心,针身下2/3为实心,上下两段由弹性件连接,同时附加以针垫,设计并开发出新型假针针具.新型假针针具能模拟进针、行针及针刺补泻手法的操作而不刺入人体,为完善针灸临床的随机对照盲法试验设计奠定基础.......

    作者:赵丹;吴昊;刘晨;王洪彬 刊期: 2015- 01

  • 朱琏针灸临床特色与经验

    从“临床技法特色”“临证思维特点”“临床医案举隅”等3个方面探讨现当代著名针灸学家朱琏的针灸临床特色与经验.研究发现,朱琏独创缓慢捻进针法、发明埋针技术、改进艾卷灸法、提出针灸治病的3个关键,及发现治病新穴等诸多针灸临床开拓性工作与特色,对当今针灸临床科研与实践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示范与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韦立富;潘小霞;刘兵;岳进;张立剑 刊期: 2015- 01

  • 改变服务模式,走出针灸科,让针灸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医医院针灸门诊的年诊疗人次从2009年的1151万上升到2013年的2107万,出院人数从21.1万上升到65万,在整个中医各科服务量中所占比例也从2009年占中医门诊诊疗人次的3.8%,提高到2013年的5%;出院人数所占比例从2.1%,提高到3.6%.究其这一增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得益于我国第二轮医改的方向转变.2009年4月26日国务院颁发了医改......

    作者:刘保延 刊期: 201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