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29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24/R

邮发代号: 2-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80.00

杂志荣誉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针灸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针灸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5-2930
  • 国内刊号:11-202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中国针灸杂志2015年第1期文章
  • 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落枕41例

    落枕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自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落枕4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41例均为我诊所门诊患者,其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小23岁,大86岁,平均(46±12)岁;病程短3h,长3天,平均(24±8)h;右侧21例,左侧20例.一般无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多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

    作者:俞冰;俞言芝 刊期: 2015- 01

  • 梅花针叩刺治疗面瘫后遗流泪症43例

    流泪是面瘫后遗症中常见且较难治疗的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2011年以来笔者采用梅花针叩刺治疗此类患者4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3例均为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无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小24岁,大71岁,平均55岁;病程3~12个月者33例,13个月~24个月8例,25个月以上2例,其中1例患者病程长达36个月.全部患者面瘫前均无自发流泪情况,自......

    作者:王惠国 刊期: 2015- 01

  • 针刀配合牵引治疗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44例

    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是由Allen和Brain于1952年首先报道,美国医生Keegan[1]于1965年首先通过尸解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该类型颈椎病临床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上肢肌肉,特别是肩胛带肌的乏力、萎缩致上肢不能主动抬举,不伴或仅有轻微的感觉障碍,容易误诊为进行性肌萎缩症或进行性脊肌萎缩型运动神经元病.笔者于2008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运用针刀配合牵引治疗本病44例,现报......

    作者:王书君;李连泰;王绍美;杜志峰 刊期: 2015- 01

  • 心脏手术后昏迷患者针刺促苏醒24例

    随着心脏外科及体外循环麻醉技术的进步,心脏外科手术逐渐普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术后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显得至为关键.有报道[1]称25%的心脏病患者术后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昏迷是其中严重且影响术后存活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干预心脏外科手术后昏迷患者2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玉静;隋晶;王京京;黄曼;张国良 刊期: 2015- 01

  • 电针配合静蹲练习治疗髌尖末端病32例

    髌尖末端病是运动创伤中的常见病[1],笔者采用电针配合静蹲练习治疗髌尖末端病32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32例患者均来自2008年至2013年我单位医务室门诊部.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9~63岁,平均16岁;病程4天~2年.诊断标准:膝前髌尖部位肿痛,可伴跑跳痛、发力痛、半蹲痛、膝软无力;伸膝抗阻试验阳性;起病隐蔽,与长时间专项运动或一段时间内运动量增加有关;X线检查多数患者无明显阳性改变.......

    作者:余兵 刊期: 2015- 01

  • 三棱针放血配合针刺治疗踝关节扭伤50例

    笔者采用三棱针放血结合针刺治疗踝关节扭伤患者5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50例患者均来自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针灸科及骨科门诊,均有明显外伤史,均无合并骨折、皮肤破损,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小13岁,大66岁,平均(25±6)岁;病程短1天,长4天,平均1.28天;左踝28例,右踝22例.临床表现为损伤后踝关节即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皮下瘀斑,跛行或不能着地步行,损伤局部压痛......

    作者:周伟;牛相来;马军虎;雷华;周钰 刊期: 2015- 01

  • 麦粒灸对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额叶皮层及海马区Aβ1-4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病理早期采用麦粒灸“心俞”“肾俞”穴对转基因AD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PCR法鉴定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双转基因AD传代小鼠的基因表型,选取1.5月龄雌性转基因阳性Tg6799小鼠17只,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治疗组(8只),同龄、同背景的C57BL/6J野生型雌性小鼠9只作为正常组.治疗组取双侧“心俞......

    作者:包烨华;张永生;楚佳梅;曾友华;李丽萍;高灵爱;余静 刊期: 2015- 01

  • 针刺治疗对卵巢早衰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与药物治疗对卵巢早衰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40只连续5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mg/kg,建立卵巢早衰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药物组(9只)、针刺Ⅰ组(9只)、针刺Ⅱ组(8只).正常组、模型组不干预;药物组采用乙烯雌酚灌胃治疗,每天1次;针刺Ⅰ组和针刺Ⅱ组分别取不同腧穴进行......

    作者:张毅敏;于斌;陈佳;赵志生;王嘉丽;黄法森;林月娥;王梦薇;张玉佩 刊期: 2015- 01

  • 腹部透灸时温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腹部艾灸的时间、温度及灸后的效应,探讨腹部透灸的温控操作技术,为临床寻找安全有效、便于推广的透灸方法.方法:选取3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3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针对不同病症选取相应穴位针刺并实行透灸操作技术,对照组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进行艾灸.在施灸开始后每分钟记录温度一次,记录知热温度、知热时间、知降温度、降温时间、皮温差、透灸时程及患者艾灸时的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知热......

    作者:高希言;陈岩;王鑫;陈新旺;高崚;杨旭光;周艳丽;任珊 刊期: 2015- 01

  • 滞针术手法补泻探析

    为完善滞针术基础研究,对近年滞针术的基础研究报道进行梳理总结,包括滞针术的概念、历史源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对针具的选取要求等.同时对滞针术的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析,根据对古籍记载的分析提出3种可能:①滞针术偏属补法;②滞针术偏属泻法;③滞针术可根据不同操作手法进行补泻,并认为现代临床研究中对滞针术的应用以泻法为主.但对于滞针术的手法补泻仍缺乏古籍文献理论及现代临床应用支持,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陈丹丹;黄潇;刘运珠 刊期: 201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