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29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24/R
邮发代号: 2-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80.00
杂志荣誉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针灸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5-2930
- 国内刊号:11-202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伤寒论期门穴应用探究
《伤寒论》中,仲景在为数不多的针灸处方中使用期门穴次数多.期门作为肝之募穴,是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的要穴,临床常用治疗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胁肋胀痛、癥瘕积聚等症.本文基于六经开阖枢理论、厥阴经的循行特殊性以及期门穴的穴性特点,对伤寒诸症使用期门穴治疗之理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旨在加强中医临床对期门穴的重视与应用,同时对加深仲景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的理解大有裨益.......
作者:卞镝;隋月皎;田辉 刊期: 2018- 04
-
显现经络的理论根据、试验验证和显现经络的意义
用科学理论论证经络是生命信息能量的谐振通道,并用试验验证显现经络,论述显现经络的意义.笔者根据物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信息论等,从理论上论证经络的本质;并按照中医经络理论选穴进行针刺,用热像仪记录针刺前后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的红外热像图,结果显示热像仪可以记录到并显现经络的可视图像.说明人体中有不可解剖的能量......
作者:王汇成;王而刚;张葆荣 刊期: 2018- 04
-
胃俞募配穴针刺与胃俞、中脘单穴针刺对健康受试者胃扩张状态下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胃俞募配穴针刺与胃俞、中脘单穴针刺对胃扩张受试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gionalhomogeneity,ReHo)的影响及其与胃运动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胃俞募配穴的中枢整合机制.方法: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将24例健康受试者分3次先后纳入胃俞组、中脘组和胃俞配伍中脘组(配穴组),每次每组纳入8例,每组共纳入24例受试者,在水负荷胃扩张状态下分别接受胃俞穴、中脘穴和胃俞配伍中脘穴针刺,每......
作者:蔡荣林;管媛媛;武红利;徐春生;李传富;胡玲;申国明 刊期: 2018- 04
-
浅谈脐灸的面圈改良
脐疗历史久远,在历代的中医文献中有大量的散见记载,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它具有简、便、验、捷等特点,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蒸脐法又是脐疗中更为重要且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之一.蒸脐法,又称为熏脐法、炼脐法、温脐法,是将药物研细末填满脐部,上置艾炷灸的一种方法,多用于虚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养生保健.......
作者:黄震;李心沁 刊期: 2018- 04
-
张仁针刺治疗皮质盲经验及典型医案举隅
介绍张仁老师益气化瘀综合针刺疗法治疗皮质盲的经验.此综合疗法包括:穴取四神聪、新明1、上健明、承泣、新明2,视区、视联络区(头皮针穴)为主行针刺疗法;球后穴、太阳穴交替行穴位注射疗法;耳穴脑点、神门、肝、肾、眼、目1、目2行耳穴贴压疗法;正光1、正光2行皮肤针叩刺疗法.同时,通过对3个典型皮质盲医案的介绍,分析张老师综合疗法中不同针法的协调运用,从而起到益气化瘀、通利血脉、濡养神珠的作用.......
作者:张进;杨伟杰;刘坚 刊期: 2018- 04
-
近10年基于fMRI的得气研究概况
目的:总结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针刺得气的中枢机制领域的研究内容,探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取得的经验教训.方法:检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有关fMRI得气研究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试验设计、受试者纳入、穴位选取以及得气评价方法)上进行分析.结果:终纳入18篇以fMRI技术研究得气中枢机制的文献.根据纳入文献......
作者:张壮;王亚峰;孙俊俊;胡妮娟;吴桂雯;胡尚卿;王培;赵珉一;马良宵;朱江 刊期: 2018- 04
-
基于《针灸甲乙经》文献的飞扬穴命名及内涵挖掘研究
《针灸甲乙经》作为现存早的针灸学专著,有着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飞扬为膀胱经络穴,在《针灸甲乙经》中共出现11次,对其腧穴命名以及临床内涵的挖掘颇具代表性.本文通过对飞扬穴正名、别名的文字内涵考证,发现飞扬穴的命名主要以症状、循行特点、针刺效果为依据,印证并突出了该穴经气升腾宣散飞扬的独特穴性.同时,通过对影宋版《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及《经络腧穴学》教材的比较,发现飞扬穴的功能......
作者:冯双双;侯中伟 刊期: 2018- 04
-
《中国针灸》杂志2018年第4期继续教育试题
......
作者: 刊期: 2018- 04
-
开展针灸效应研究推进融入主流医学体系
新华网问:针灸治疗疾病有哪些独特优势?朱兵答:针灸擅长应对功能性疾病针灸是一种体表刺激疗法,广义地说,还包括刮痧、刺穴放血、拔罐、推拿等.在很多文明古国早期的医学活动记录中都有体表刺激疗法,说明这是一种早期人类的医疗行为.人类以及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便发现了体表刺激有祛除病痛的作用,例如缓解疼痛.而要认识植物用药、动物用药、矿物用药则需要脑的发达并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过程,至少要到一定的文明程度才会有药物......
作者:朱兵 刊期: 2018- 04
动态资讯
- 1 三刺法为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 2 “双固一通”配穴电针对老年阳虚模型大鼠免疫衰老的调控效应及机制探讨
- 3 针刺消除动力性皱纹92例
- 4 代针膏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
- 5 敦煌遗书《灸经图》治疗五劳七伤特点初探
- 6 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肌电图及步行能力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 7 温针夹脊穴治疗冠心病62例
- 8 气街电针干预合脊柱调衡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 9 颈型颈椎病伴发头部震颤案
- 10 胆囊穴埋线治疗慢性胆囊炎
- 11 恢刺结合麦粒灸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 12 腕踝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50例疗效观察
- 13 顽固性肛门瘙痒案
- 14 头针配合穴位注射降低小儿脑瘫发病率观察
- 15 基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症特点的针灸取穴、施术规律探析
- 16 会阴穴位注射治疗遗精28例
- 17 火针点刺治疗白癜风80例
- 18 腹针的创新研究与国际化
- 19 PBL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及新模式的创建
- 20 常规针刺与短针浅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