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29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24/R

邮发代号: 2-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80.00

杂志荣誉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针灸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针灸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5-2930
  • 国内刊号:11-202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中国针灸杂志2015年第9期文章
  • 不同纯度艾绒艾炷灸温度时间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究不同纯度艾绒艾炷灸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将艾绒根据出绒比分为10∶1组、20∶1组、30∶1组、40∶1组,每组设30壮艾炷.运用VICTORDM6902电子测温计,测量不同纯度艾绒所制艾炷进行艾炷灸时不同时间底面中心温度变化,自艾炷点燃后开始每秒末读数并记录,并观察各艾炷燃烧后底面中心温度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结果:各组均引起底面温度升高;每组艾炷达到低峰值温度所需时间组间比较差异......

    作者:张觉予;陈犹得;冼建春;邝慧玲 刊期: 2015- 09

  • 论针刺之深浅

    综合《内经》《难经》等关于针刺深浅的论述,探讨针刺深浅与经络、病、病证、病位、人体气血变化、时间、针刺层次、针刺补泻等各个方面的关系,较为全面论述了决定针刺深浅的因素,对正确掌握针刺深度、针感、施行补泻、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刺疗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刺技术的复杂、奥妙之处在于针刺深浅的控制,临床上针刺深度刺激量的增加不等同于疗效的增加,针刺深浅更在于刺激“效应层面”中的“效应穴位”.......

    作者:李雪青;石志敏 刊期: 2015- 09

  • 针灸治疗焦虑症的疗效评价量表解析

    各类量表是测量和评价焦虑症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但目前仍缺乏良好的客观评价指标.笔者检索了近10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分析了各类量表在针灸治疗焦虑症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探讨了量表在针灸治疗焦虑症临床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立临床症状与生存质量相结合的疗效评价体系,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陆超;陈婕;刘欢;赖德利;李孟婧;付莉;赵征宇 刊期: 2015- 09

  • 大数据时代对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的启示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它涉及各行各业,其中对医疗领域影响也逐渐展现,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的特点“4V”即大规模、高速度、多样性及高价值,和其在理论上与中医的共性即整体思维、相关关系和疾病规律方面的研究,结合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现状,论述了大数据时代对中医针灸临床研究中试验设计、数据采集、分析、共享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解决目前中医针灸临床设计存在的困难和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赵天易;陈波;潘兴芳;郭永明;郭义 刊期: 2015- 09

  • 循证医学、真实世界研究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已逐步将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作为临床研究的重要方法.如何看待循证医学与真实世界研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在针灸临床研究中合理应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就真实世界研究与循证医学研究的特点和区别、针灸临床研究方法的应用现状分析,提出应了解真实世界研究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优势,充分认识循证医学与真实世界研究的局限性,认清针灸临床真实世界研究的复杂......

    作者:蔡荣林;胡玲;吴子建 刊期: 2015- 09

  • 武连仲教授颈部腧穴运用经验浅析

    介绍武连仲教授关于颈部腧穴运用的经验,对颈部腧穴包括天地穴、颈臂穴、颈夹脊穴的穴性、定位、刺法、功效、主治分别进行阐述,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诠释武连仲教授对于颈部腧穴运用的独特理论,为进一步提高针刺疗效提供经验.......

    作者:彭建东;郑红彦;王英淑 刊期: 2015- 09

  • 超声引导下颈夹脊穴埋线层次与得气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埋线针感与埋线层次深度的关系,以提高埋线进针和线体植入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健康成年人,在超声影像下观察颈部夹脊穴的结构,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埋线,采用二维成像方式观察颈部夹脊穴的解剖结构以及埋线时进针过程,应用高频超声采集颈部C5夹脊穴影像,测定从皮肤表面到达夹脊穴各层次结构的深度,同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进针夹脊穴不同组织层次时患者的针感进行评分,并连续随访记录夹脊穴局......

    作者:孙文善;楚宁宁;封燕婷;王余民;马伊磊;姜国芳 刊期: 2015- 09

  • “筋针”对软组织损伤即刻镇痛效果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筋针”治疗不同部位软组织损伤即刻止痛效果.方法:对14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14个损伤部位采用筋针治疗,按照“以痛为输”的取穴原则,根据损伤部位,每处循筋选取1~3个筋穴,分别治疗1~5次,共计676例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观察其治疗前后即刻止痛效果.结果:经“筋针”治疗后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0±1.77vs2.43±1.30,P<0.00......

    作者:刘农虞;任天培;向宇 刊期: 2015- 09

  •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失眠选穴规律分析

    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挖掘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失眠针灸处方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针灸治疗失眠使用频次高的穴位为神门,督脉穴位选用多,常用穴位分布在头面颈项部,重视局部取穴和远道取穴相配合,特定穴中交会穴的使用占优势;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高的是太溪-四神聪......

    作者:黄凯裕;梁爽;许岳亭;卢圣锋 刊期: 2015- 09

  • 《万安方》中的灸法及其临床运用启示

    对日本古医籍《万安方》进行了整理研究,通过对全书的分析考证后发现,该书对灸法十分重视,相关内容大多来源于中国元代以前医籍文献,很好地保留了中国古医籍文献中有关灸法的珍贵资料.书中记载的灸疗适应证非常广泛,在内、外、儿科疾病中都有涉猎,对灸疗禁忌和灸疮处理等问题也有记载.此外,该书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多灸少针,常采用灸、药配合的方法治疗疾病.书中记载的灸疗适应证及灸疗方法等,有一些依然契合于现代中医临床......

    作者:李隽;肖永芝 刊期: 2015-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