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29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24/R

邮发代号: 2-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80.00

杂志荣誉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针灸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针灸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5-2930
  • 国内刊号:11-202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中国针灸杂志2014年第2期文章
  • 针灸对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保护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针灸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1)的影响,探讨其在保护线粒体过程中的可能有效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灸治疗组,每组20只.运用大鼠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多肽(Aβ1-42)的模型复制方法对后两组复制AD模型,针灸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灸“百会”和“肾俞”穴(益肾调督针灸法),每日1次,......

    作者:孙国杰;罗磊;杜艳军;孔立红 刊期: 2014- 02

  • 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现场质量控制内容探讨——基于PICOST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清单设计

    为有效保证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形成合理的现场质量控制内容和清单,分析了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质量控制内容的科学性和现场操作的可行性,在国家“十一五”课题“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综合治疗方案优化与临床评价共性技术和质量控制研究”现场质量控制内容和清单基础上,提出以PICOST为核心内容开展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现场质量控制,尤其要注重对干预实施者技能(I)和盲态结局评价(O)的质量控......

    作者:李洪皎;何丽云;刘志顺;孙亚男;闫世艳;刘佳;赵晔;刘保延 刊期: 2014- 02

  • 许叔微临证灸法运用探析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探讨许叔微临证运用灸法的经验与特色.在理论上重视阳气,注重脾肾,治疗上则倡用温补,既重视药物治疗,也善于运用灸法施治.针对“阴证”“阴毒”“阳虚”“中风”“脱肛”“发背”等疾病都倡导用艾灸温补的方法治疗.施灸时方法灵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穴位、运用不同的灸法,疗效确切,成为我国针灸史上温补法的先驱,同时,也为明代温补学派的形成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作者:李翠娟 刊期: 2014- 02

  • 铍针治疗肩胛肌筋膜炎53例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笔者采用铍针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疼痛5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3例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及骨伤科研究所门诊病例,其中男14例,女39例;年龄小20岁,大40岁,平均(28±5)岁;病程短0.25年,长3年.......

    作者:赵勇;方维;张宽;闫安;秦伟凯 刊期: 2014- 02

  • 铍针结合整脊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铍针结合整脊与单纯整脊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3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铍针整脊组(76例)、整脊组(62例).铍针整脊组穴取风池、天柱、C3~C5夹脊穴等,行铍针疗法,并结合整脊治疗;整脊组单纯采用整脊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

    作者:马忠;刁婧文;马子媛 刊期: 2014- 02

  • “十二五”规划教材《各家针灸学说》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对“十二五”规划教材《各家针灸学说》学说部分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窦汉卿的“对于经络气血的发挥”表达欠准确,建议改为“莫如用针说”;《金针赋》的“天人地三才分层说”“针刺调气说”“治病八法说”具有学术价值,建议增补;席弘的“补泻迎随说”、徐凤的“灵龟八法”表达不够具体,应详细阐述.提出这些问题与编者商榷,以利于教材的完善.......

    作者:殷振瑾 刊期: 2014- 02

  • 长留针电刺激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效应观察

    目的:观察长留针电刺激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术后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LC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无镇痛;镇痛泵组采用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留针组应用电针刺激仪镇痛,术前穴取日月、气冲、阳陵泉,平刺穴位置入针灸针,用无菌贴膜固定留置,于术后8、20h给予电针刺激,疏密波型,频率2Hz/100Hz,均持续......

    作者:于桂杰;傅国强;李富荣;李连红;郭丰;薛慧;贺坤;王剑 刊期: 2014- 02

  • 针灸治疗弱视的Meta分析

    系统评价针灸治疗弱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收集2001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弱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的文献资料,按照CochraneHandbook5.1.0标准对每个纳入试验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

    作者:胡英华;李铁;韩冬岳;王喜臣 刊期: 2014- 02

  • 新加坡中央医院针灸门诊的规范化管理

    介绍新加坡中央医院针灸门诊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对门诊基础建设逐渐改进,医务人员再培训,操作过程严格消毒,医疗仪器定期检查,病历书写、保存和处理统一管理,开展公众中医知识教育等,逐渐形成了一套与现代化医院相适应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使临床治疗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自1998年4月至2012年12月,治疗患者74654人次,日诊量渐增,避免了针灸异常状况的发生,多次通过国内外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定期......

    作者:崔淑丽;Tan Kian Hian;Ong Biauw Chi;Lim Shih hui;Yong Yang;Seah Cheng Ngee;Youyi Huang;Han Seong Ng 刊期: 2014- 02

  • 耳穴贴压致眩晕

    耳穴贴压疗法是针灸疗法的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鲜有不良反应报道.针刺引起不良反应以晕针为主,晕针以针刺头颈部穴所致为多[1].耳穴属头颈部穴位操作范畴,现对耳穴贴压引起眩晕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48岁,主因“排便困难1年”于2013年4月15日收入我科.既往无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病史.4月28日诉睡眠障碍,平素入睡困难,睡后多梦、易醒.查舌红、苔薄白,脉细弦.......

    作者:叶宇飞 刊期: 201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