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29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24/R
邮发代号: 2-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80.00
杂志荣誉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针灸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5-2930
- 国内刊号:11-2024/R
- 出版周期:月刊
-
基于数据挖掘的灸法和火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灸法和火针疗法在临床应用病种的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分别建立灸法和火针疗法期刊文献数据库,针对近60年来与灸法和火针疗法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统计灸法和火针疗法于各科应用率、临床应用病种频次,筛选各科属具有临床应用差异性的病种,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各科属应用病种及临床应用的优势.结果:①灸法以内科、外科应用率高,分别为4......
作者:李伯英;贾春生;王建岭;檀占娜;朱学亮;石晶;孙彦辉;李晓峰;张选平 刊期: 2014- 11
-
近5年SCI源期刊艾灸论文分析
检索《科学引文索引》(SCI)源期刊近5年所收录的艾灸论文,以了解近年艾灸研究的国际动态,为艾灸更好的走向国际提供参考.采用网上检索与数据库查阅相结合的方法,检索到116篇关于艾灸的文章,来自40种期刊,多数出自英美国家,影响因子高的是Stroke,为5.729;期刊数量及影响因子均不及针刺文章,就自身比较,艾灸研究的深度、广度均在逐年提高;艾灸涉及病种以消化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为多;文献......
作者:孟迎春;姜秀丽 刊期: 2014- 11
-
盛氏骨边刺法及其学术思想浅析
盛氏骨边刺法是盛燮荪主任中医师在《内经》刺法基础上,经过五十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套针刺操作方法,泛指辨证取穴前提下,尽可能选取骨骼附近的穴位及进针点,使针尖刺达骨边,并行以泻法为主的补泻操作方法,临床上对于头痛、牙痛等疼痛性病证有显著的即时镇痛效果.盛老认为,相对于进针位置和针刺深浅,施针时更应注意针尖所刺之组织层次,为便于刺达骨边,还需适当变通进针点,知常达变.“骨边刺法”变通取穴施针,使针尖......
作者:盛吉莅;金肖青 刊期: 2014- 11
-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研究进展
为厘清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的研究现状,分析了197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83篇有关文献,按照版本源流、校勘考证、整理归纳、理论探讨、临床研究、价值评价和其他问题等7个方面进行归纳,认为对《针灸甲乙经》的研究在训诂、校勘、翻译等方面已做了比较深入的工作,但对其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挖掘工作还远远不够,认为应该从历史文化背景出发,分析皇甫谧的人文精神,结合《针灸甲乙经》做深度挖掘,全方位对皇甫谧学术思想进行深......
作者:田丙坤;邢玉瑞 刊期: 2014- 11
-
针灸对外传播的分期及各时期的特点
将中国针灸对外传播历史划分为3个阶段,并分析其传播特点.第1阶段从公元6世纪前后至15世纪末,主要通过人员往来向周边国家传播,以向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的传播成功;第2阶段从16世纪初至1970年,前期由荷兰东印度公司雇员经由印度尼西亚和日本将针灸介绍到欧洲,并引起短暂的小范围流行,还波及到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后期通过中国政府派遣的援非医疗队将针灸传播到非洲;第3阶段始于1971年,以中美建交为契机......
作者:白兴华 刊期: 2014- 11
-
浅论循经部位高能量代谢的形成机制
通过对既往经络实质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整合,认为高能量代谢是循经特异性的主要特征之一,并以探讨循经高能量代谢的形成机制为切入点,发现循经部位细胞的电压门控钙通道蛋白可能在循经机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启动与耦联的重要作用,据此进一步完善前“经络蛋白耦联带”假说为“经络钙通道蛋白耦联带”假说,为揭示经络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开启新途径.......
作者:杜娟;周立华 刊期: 2014- 11
-
针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性与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室上速的随机对照试验,用CochraneHandbook5.1.0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和Meta分析.5个研究包括323例病例被纳入,结果表明针刺治疗较空白对照多降低心率18.8次/min[95%CI(12.68,24.92)];临床有效率优于地尔硫卓组,[......
作者:温万鑫;李显生;郭新峰;周莉;吕渭辉 刊期: 2014- 11
-
书山勤径 庄德唯馨——记近代针灸名家于书庄
于书庄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致力于中医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事业60年,他总结了以“五明为先”的临证经验;治疗上强调“通”和“调”,顾护脾胃功能,坚持“针少而力专”.同时他还深入研究特定穴的功用与临床效果,利用循经感传的科研成果指导临床治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于书庄教授培养了大批国内外针灸专业人才,为针灸事业在世界范围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李嘉健;郭静;于振中;王麟鹏 刊期: 2014- 11
-
朱琏西医背景下的针灸理法认识
以《新针灸学》为研究对象,基于针灸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从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法理论、针灸治疗理论等3个方面探讨朱琏在西医知识背景的特殊视角下对针灸理法的不同认识.朱琏认为十四经与神经分布大致吻合,以现代神经解剖认识腧穴内涵,可从神经生理学角度阐述针刺作用;以现代医学疾病分类方法制定临床诊治思路.朱琏的这些与传统针灸理法不同的认识与阐发,结合了当时新的西医生理、解剖学等知识,并融入了巴甫洛夫高级神经学......
作者:李素云;张立剑;刘兵 刊期: 2014- 11
-
邱茂良针灸诊疗发展理念与实践探析
邱茂良教授是针灸学在20世纪复兴和发展的中坚与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术特点可归纳为“坚守传统,吸纳新学”.本文着重分析其体现于针灸临床的实践理念、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从中探讨当代针灸临床的发展趋势与实践方式.......
作者:赵京生 刊期: 2014- 11
动态资讯
- 1 针药人工周期疗法对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患者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观察
- 2 上肢外伤肿胀案
- 3 不同时间点针刺对控制性超排卵小鼠妊娠结局的影响
- 4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35例
- 5 静止期斑块型银屑病案
- 6 武连仲教授学术思想浅析
- 7 肺俞大肠俞的椎体间力学相关性研究
- 8 美容针结合体针治疗黄褐斑31例
- 9 头部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效应差异
- 10 早期穴位埋线对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维护作用研究
- 11 电针“内关”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 12 提高针刺临床干预措施报告的质量:STRICTA的应用及完善
- 13 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 14 石学敏院士对《内经》“维筋相交”理论探析
- 15 张仁针刺治疗皮质盲经验及典型医案举隅
- 16 耳穴贴压治疗小儿环枢椎半脱位25例临床观察
- 17 腹部走罐治疗功能性便秘
- 18 宏观整体地认识经络实质
- 19 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56例
- 20 针刺与针刀疗法在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选择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