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29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24/R

邮发代号: 2-5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80.00

杂志荣誉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针灸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针灸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5-2930
  • 国内刊号:11-202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中国针灸杂志2013年第8期文章
  • 自血疗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62例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而无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病.自2012年7月笔者采用自血疗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62例,并与用西药治疗的34例进行疗效对比,现总结如下.......

    作者:肖会;覃健;张有星 刊期: 2013- 08

  • 调神通络配穴针刺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42例

    中风是针灸临床治疗的常见病,针灸作为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调神通络针法是我科以头体针相结合为特色的治疗中风的基本方法,经临床实践证实具有很好的疗效.中风后往往伴有诸多兼症,如肢体疼痛,如果得不到尽快控制或缓解,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心理的康复.近年来,笔者采用调神通络配穴针刺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伴肢体疼痛4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阁 刊期: 2013- 08

  • 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排除酒精及病毒引起的肝脏从单纯脂肪变性发展到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本病与多种代谢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密切相关,严重危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生命健康.笔者采用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本病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宁;谭奇纹 刊期: 2013- 08

  • 八髎穴(骶后孔)定位、测量与取穴方法研究

    目的:探寻八髎穴定位、测量与取穴方法在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方法:以“八髎”“上醪”“次髎”“中髎”“下髎”“骶后孔”“骶孔”“骶骨”为关键词,检索1957年至2012年中国知网文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既往研究中存在着文献数量较少、测量对象不统一、指标名称太繁杂、测量起止点不一致、指标权重不明确、测量结果有偏差、与临床结合欠缺、定位方法多样化等问题.结论:八髎穴定位明确,但取法多样而模糊,在测量......

    作者:周惠芬;丁曙晴;丁义江;王玲玲;王静;李敏;曹建葆;杨旭 刊期: 2013- 08

  • 《黄帝内经》气血经络概念解析

    对《黄帝内经》中涉及气血经络的一系列概念进行解析,通过分析《黄帝内经》描述的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结合后人的注释和现代科学知识,逐步用已知的概念阐明未知概念.指出经络是对血脉、分肉、筋等概念的分级概念,营卫是气血的部位层次概念,气在不同的位置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名称,是人体体液的不同表现形式,将气血经络概念用列表和图示的形式表示出来,成为层次分明的概念体系,为理解《黄帝内经》的思想提供了帮助.......

    作者:张维波 刊期: 2013- 08

  • 针刺对单眼视觉剥夺大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防治视觉剥夺效应的电生理学机制.方法:健康15d龄longEvans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D)和针刺治疗组(MDT),每组6只.后两组采用单侧眼睑缝合的方法建立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针刺治疗组选取“睛明”“承泣”“球后”“攒竹”穴针刺,双侧交替使用,每日针刺一侧穴位,共14d.观察针刺对不同空间频率下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正常组与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干预.结果:在2×......

    作者:严兴科;董莉莉;刘安国;王军燕;马重兵;朱田田 刊期: 2013- 08

  •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防治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预处理组、治疗组,每组10只.以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2mg/kg,溶解于葵花油,浓度2mg/mL)制备PD模型.溶剂对照组在与模型组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不舍鱼藤酮的葵花油.治疗组以电针刺激“风府”“太冲”两穴,采用断续波,频率2Hz,强度1mA,持续2......

    作者:王彦春;何方;马骏;周丹;梁艳;龚元勋 刊期: 2013- 08

  • 《针灸逢源》现存刻本考证

    在对清人李学川《针灸逢源》的版本源流、系统、特征及馆藏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辨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医籍大辞典》等著录信息存在的讹误;同时通过对三种刻本的全面评估、比较,认定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清道光二年壬午(1822)补刻本(又称“棣华草堂刻本”)为善本.......

    作者:孙洋;任玉兰;邹鹏;梁繁荣 刊期: 2013- 08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经蝶垂体瘤切除患者围术期静脉全麻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麻醉用药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进行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假穴位组(S组)以及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行经皮穴位电刺激,穴取合谷、外关、金门、太冲、足三里、丘墟;S组在非穴处行经皮电刺激;C组取穴同T组,只在相关穴位贴皮肤自粘电极,不通电.电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开始前直......

    作者:陈雪;王保国;李锦;安立新 刊期: 2013- 08

  • 针灸在葡萄牙的现状和发展

    介绍针灸疗法在葡萄牙的发展历史、现状及针灸教育、立法等情况.针灸在葡萄牙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1992年开始有针灸学校,现有大约6个大学设中医针灸专业课程;2003年立法;从事针灸的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所治疗的病症大约有50多种,针灸的费用基本属于自费.......

    作者:孟宪军;黄俊;朱安宁 刊期: 2013-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