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2024韶关卫生高级职称评审解析
时间:2025-07-17 09:47:03
2024年广东省韶关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已落下帷幕,对于众多医疗从业者而言,这场历时半年的专业能力“大考”结果牵动人心。随着评审结果的陆续公布,有人欢喜有人忧,但无论结果如何,这一过程本身已是对专业能力的系统性检验。
一、评审流程:严谨如手术台上的操作规范
2024年度韶关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严格遵循《广东省职称评审管理服务实施办法》,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模式。申报人需先在“广东省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管理系统”完成注册与材料提交,经单位初审后,由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或非公有制企业职称申报点逐级审核。值得注意的是,若涉及跨地区或特殊专业评审,还需额外提交推荐函或委托函,这一环节被许多申报者称为“职称快递”——材料必须精准投递至指定评委会,任何疏漏都可能导致“物流延误”。
二、时间轴:一场与政策时钟的赛跑
韶关市2024年职称评审的申报窗口期为2025年1月至3月,评审工作于6月底前全部完成。而省级卫生健康人才的评审结果则在7月7日17:00开放查询,通过“健康广东”微信公众号即可一键获取。这一时间差常被比喻为“高考放榜”——市级评审如同省内联考,省级结果则是全国统考分数线,两者节奏不同但互为补充。
三、过审关键:从“材料厚度”到“专业深度”的跨越
通过分析历年案例,过审者往往具备三大特质:
1.材料完整性:如同病历书写规范,申报表、业绩证明、论文等需形成逻辑闭环,缺一不可;
2.业绩亮点:将临床实践转化为可量化的成果,例如主导的疑难病例救治、学科建设贡献等,相当于用数据给评委“注射一剂强心针”;
3.学术创新: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或科研项目,其价值不亚于“发表SCI”的硬通货属性。
四、未过审者的常见“症候群”与“处方”
对于未能通过评审的申报者,常见问题包括材料形式错误(如盖章遗漏)、业绩描述模糊(如仅罗列日常工作)等。专业建议是参考《评审工作方案》逐项自查,或寻求单位人事部门的“临床会诊”。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起部分学科增设“实践能力盲评”环节,匿名化的操作模式使得评审更聚焦内容本身,而非申报者资历。
五、结果查询后的“应急预案”
若查询结果显示“未通过”,系统通常不提供具体原因,此时可通过两种途径补救:一是向评委会办公室申请复核(需在结果公布15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申请);二是针对薄弱项启动“下一年度备战计划”,例如补足继续教育学时或参与省级重点医疗项目。
六、行业观察:职称改革中的“韶关样本”
韶关市近年来将基层卫生人才评审单列,对山区县医疗机构实施倾斜政策。这一举措被形象地称为“职称评审的精准扶贫”——让扎根偏远地区的医护工作者,不再因论文指标而“缺氧”。2024年更首次试点“代表作制度”,允许申报人用疑难病例MDT报告、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方案等替代传统论文,回应了“手术刀不如笔杆子”的行业痛点。
在这场关乎职业命运的评审中,每一位申报者都是“主刀医生”,而材料准备、政策解读、时间管理则是手术台上的“三把止血钳”——缺了任何一把,都可能让机会从指缝流失。随着职称制度改革的深化,未来的评审或将更贴近“能者上”的本质,而2024年的这场较量,已然在韶关市卫生人才发展史上刻下了鲜明的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