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铅中毒:生活中的隐形威胁
时间:2025-07-10 15:56:16
清晨的阳光洒进窗户,孩子蹲在地上摆弄玩具,指尖无意间划过斑驳的墙皮;母亲梳妆台前的染发剂散发着化学气味;周末电影夜,全家人围坐享用一袋爆米花……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场景中,却可能暗藏一种“隐形杀手”——铅。它无色无味,却能悄然侵入人体,对儿童、孕妇等群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老旧油漆:色彩下的慢性毒药
“橙色墙面”竟是铅含量之王
研究显示,23种含铅油漆样本中,橙色涂料的铅浓度最高,其次是黄色、绿色和棕色。许多老式建筑墙面、家具表面仍保留着这类鲜艳涂层,随着时间推移,油漆逐渐剥落成粉尘。更危险的是,离地面1米处的空气中铅浓度是1.5米处的16倍,恰与儿童的身高范围重合。当孩子触摸墙面后吮吸手指,或在地面爬行时吸入浮尘,铅便通过呼吸与消化道进入体内。装修工人长期接触这类环境,也可能因防护不足导致慢性中毒。
染发剂:美丽背后的神经威胁
头皮吸收的铅比想象中更快
含铅染发剂中的铅元素能直接通过头皮毛囊进入血液。一项实验表明,连续使用含铅染发剂三个月后,人体血铅水平可升高至安全值的2倍。铅会干扰造血系统,抑制血红蛋白合成,引发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对于孕妇,铅可穿透胎盘屏障,导致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甚至增加早产风险。更隐蔽的是,铅对成人神经系统的损害呈现渐进性,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常被误认为“亚健康”,延误治疗时机。
爆米花铅袋:甜蜜陷阱中的重金属
传统爆米花机的“双面危机”
老式爆米花机在高温高压加工过程中,铅会从密封铅袋渗入食物。曾有检测发现,这类爆米花的铅含量超标达日常摄入限值的5倍。铅中毒初期表现为腹痛、呕吐,长期暴露则损害肝肾,并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研究证实,血铅水平每上升10μg/dL,儿童智商平均下降2.5分。尽管现代工艺改用不锈钢设备,但需警惕劣质原料或受污染加工环境带来的二次风险。自制的微波炉爆米花虽规避了机器污染,其包装袋中的二乙酰成分仍存在致癌隐患。
铅中毒危害:一场全身系统的“静默战争”
神经系统:儿童智力发展的“绊脚石”
铅与钙离子竞争结合神经突触,阻碍信号传递。受影响儿童可能出现注意力涣散、语言发育迟缓,严重者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孕妇血铅升高会直接影响胎儿大脑皮层形成,这种损伤从胚胎期开始,且不可逆转。
造血系统:红细胞的“无形枷锁”
铅会抑制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活性,干扰血红素合成。患者血液中的游离红细胞原卟啉(FEP)水平升高,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伤口愈合速度减慢。
骨骼系统:长达数十年的“铅仓库”
成人体内90%的铅沉积于骨骼,女性孕期钙质流失时,骨铅重新释放入血,形成对胎儿的二次暴露。
三重防线:阻断铅暴露链
家庭防护:从一米高度开始
对儿童活动区域进行重点排查:
使用湿布擦拭1米以下墙面,避免扬尘
老旧门窗框接缝处用胶带密封剥落油漆
定期清洗毛绒玩具,用流动水冲洗孩子手掌
生活选择:警惕“高铅场景”
染发前查看成分表,避免含“醋酸铅”“碱式碳酸铅”的产品
购买爆米花时认准“无铅工艺”标识,减少微波炉袋装产品使用
装修工人作业时应佩戴N95口罩,结束后彻底清洁鼻腔与头发
饮食调理:营养素的排铅同盟
维生素C(猕猴桃、青椒)可将难溶的磷酸铅转化为可溶性铅盐,促进排泄
铁元素(动物肝脏、菠菜)减少肠道对铅的吸收率
茶多酚通过与铅离子络合,降低其生物活性
铅中毒的防治如同与时间赛跑。当我们了解这些潜伏在生活细节中的风险,便能筑起科学的防护屏障——毕竟,守护健康的关键,往往在于那些容易被忽视的0.1毫米墙皮裂缝,或是一次染发前的成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