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盛夏三果:天然能量补给站

时间:2025-07-10 10:39:12

盛夏时节,持续的高温天气让身体如同耗尽的电池,急需“自然充电宝”来快速恢复能量。以下三种水果凭借独特的营养组合,成为对抗酷暑的天然补给站。

西瓜:移动的补水站

切开西瓜时迸发的汁水,正是它高达90%以上含水量的直观证明。这种高水分特性使其成为夏季最理想的“液态电解质”,每100克果肉可提供约30-40千卡能量,相当于给身体注入半杯淡盐水。中医理论特别强调其性寒味甘的特性,能像“生物灭火器”般中和体内积热,对缓解暑热烦躁、咽喉肿痛有显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西瓜的甜味主要来自果糖,这种单糖无需消化就能快速吸收,好比为细胞直接充电的“生物快充线”。

哈密瓜:免疫系统的维C弹药库

橙黄色的果肉暗示着其营养密度——每100克含12毫克维生素C,相当于每日建议摄入量的15%。这个含量是西瓜的4-7倍,更比苹果高出6倍,堪称“水果界的维C强化版”。这种水溶性维生素就像免疫细胞的“通信兵”,既能促进抗体合成,又能增强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现代营养学研究还发现,哈密瓜中的维生素B族与D形成协同作用,如同“代谢引擎的三元催化剂”,共同维护神经系统和骨骼健康。

葡萄:细胞护盾的铸造师

深色葡萄皮中聚集的白藜芦醇和花青素,构成了天然的抗氧化防御系统。这些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50倍,好比给细胞穿上“防锈涂层”。最新研究显示,每日摄入200克紫葡萄,其清除自由基的效果相当于服用10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更特别的是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这种“微型盾牌”能穿越血脑屏障,直接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损伤。

这三种水果的搭配食用能产生“营养协同效应”:晨间哈密瓜提供免疫支持,午后西瓜补充流失水分,晚间葡萄强化抗氧化防护。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西瓜的单次摄入量控制在200克以内,而胃肠敏感者建议将哈密瓜放置至室温后食用。在35℃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可将这三种水果混合制作成冰镇果昔,既能保证营养摄入,又可避免过量食用单一种类带来的糖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