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论文写作技巧】癌症免疫治疗论文避坑指南
时间:2025-07-07 15:23:50
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论文写作中,研究者常因忽视细节而陷入学术陷阱。本文结合领域热点与写作规范,从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综述三类论文的常见问题切入,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避坑指南。
一、临床研究类论文的隐形地雷
1.样本选择的代表性陷阱
免疫治疗的响应率存在显著癌种差异(如PD-1疗法对黑色素瘤有效率可达40%,但对胰腺癌不足10%)。若研究未明确限定入组标准,将小样本结论扩大化,相当于用望远镜观察星空却宣称掌握宇宙规律。建议采用TCGA等公共数据库进行亚型验证,避免陷入"盲人摸象"的认知偏差。
2.随访数据的完整性缺失
纽约癌症研究所2023年报告显示,全球免疫治疗临床项目年增长达67%,但超过30%的研究因随访时间不足导致OS(总生存期)数据失真。建议采用Kaplan-Meier曲线时标注截尾数据比例,如同气象预报需注明监测站覆盖率。
二、基础研究类论文的技术黑洞
1.机制阐述的空中楼阁
华南理工大学王均团队开发的纳米多特异性抗体研究显示,完整的信号通路解析需覆盖T细胞激活、肿瘤微环境调控等至少5个层面。单纯呈现体外杀伤数据而不阐明作用机制,如同展示建筑效果图却隐藏承重结构设计。
2.动物模型的适配性盲区
使用免疫健全小鼠评估人源化抗体疗效时,可能因种属差异导致50%以上的假阳性率。建议采用PDX(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时同步检测宿主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好比检测新型涂料需在不同材质表面反复试验。
三、综述类论文的结构性危机
1.进展梳理的时空错位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强调,免疫治疗综述需建立三维坐标系:时间轴(2011年CTLA-4抑制剂获批至今)、空间轴(从血液肿瘤到实体瘤突破)、技术轴(单抗到多特异性抗体演进)。忽略任一维度都可能产生"刻舟求剑"式的结论偏差。
2.文献引用的选择性偏差
2025年最新研究指出,超过60%的综述存在"报喜不报忧"现象,刻意回避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等重要负面数据。建议建立正反方文献对照表,如同药物说明书需完整呈现疗效与副作用。
伦理红线:不容逾越的学术禁区
临床研究需特别注意ICF(知情同意书)中关于CAR-T细胞治疗神经毒性的告知义务,基础研究涉及基因编辑时需提供原始电泳图及三代测序验证数据。近期有团队因未披露纳米抗体动物实验中25%的肝毒性数据遭撤稿,这警示研究者:学术诚信如同免疫系统的自我监督机制,失守即崩溃。
研究者可通过建立"三审三校"机制规避风险:一查实验设计的因果链条是否完整,二核数据呈现的置信区间是否合理,三验参考文献的时效性与权威性。在免疫治疗这个高速发展的领域,论文写作既是科学探索的记录,更是学术规范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