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药物首剂需加倍!揭秘背后的科学原理

时间:2024-12-30 17:47:04

在医学领域,“首剂加倍”这一术语指的是在首次服用某些药物时,剂量需达到常规维持剂量的两倍,以迅速在体内建立起有效的血药浓度,从而加快起效并增强疗效。这种做法并非适用于所有药物,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半衰期以及治疗需求。

抗菌药与抗真菌药

在抗菌药中,首剂加倍的应用较为广泛。这是因为抗菌药需要在感染初期迅速达到足够的血药浓度,以抑制或杀灭细菌,防止其繁殖和产生耐药性。例如,磺胺类抗菌药如复方新诺明,以及四环素类的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在必要时都需要首剂加倍。广谱抗真菌药如氟康唑,在治疗念珠菌性口咽炎、食管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严重感染时,同样需要首剂加倍,以确保药物能迅速发挥作用,控制病情。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功能紊乱。这类药物包括地衣芽孢杆菌颗粒剂(如整肠生)、灭活冻干的嗜酸乳杆菌胶囊剂或散剂(如乐托尔)等。首剂加倍有助于更快地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提高治疗效果。

止泻药

蒙脱石散作为一种常用的止泻药,在治疗急性腹泻时也需要首剂加倍。这是因为急性腹泻往往伴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失衡,需要尽快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特殊注意事项

尽管首剂加倍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药物都可以随意加倍。有些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如地高辛,如果自行首剂加倍,很容易导致药物中毒,危及生命。此外,对于一些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的药物,如降压药,也不能擅自首剂加倍,以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总结

首剂加倍是一种特定情况下的用药策略,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药物,如抗菌药、抗真菌药、微生态制剂和部分止泻药。然而,并非所有药物都适合首剂加倍,特别是那些治疗窗口窄、毒性大的药物,更需谨慎对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得擅自更改剂量或用药方式。同时,医生也应在开具处方时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首剂加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