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医院绩效崩盘,新型失业潮来袭!
时间:2024-12-11 14:23:11
近年来,医院工资绩效问题愈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医务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和薪酬困境,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新型失业”。所谓新,是因为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失去工作,而是工作环境、待遇以及职业发展预期的巨大变化。
过去,医生被视为高收入、高稳定性的职业,然而如今,这一观念正遭受挑战。随着医疗行业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医保控费政策的推行,医院的运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直接冲击到了医护人员的工资绩效体系。以往依赖药品加成、检查费用来补贴收入的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严格的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机制。这导致许多医护人员的收入不再稳定,甚至出现下滑趋势。
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虽然提高了诊疗效率,却也意味着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否则就可能被淘汰出局。这种持续的学习压力,加之工作强度的不断增加,使得不少医护人员感到身心俱疲,职业满意度下降。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医疗行业竞争的加剧,一些医院为了吸引患者,采取了降低服务价格的策略,这进一步压缩了医院的利润空间,从而影响到医护人员的薪酬待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可能面临收入减少的尴尬局面。
面对这样的现状,许多医护人员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有的尝试转行,希望在其他领域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有的则通过进修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然而,无论是哪种选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所谓的“新型失业”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危机,更是整个医疗行业乃至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它反映出当前医疗体制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均、医患关系紧张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将会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公众健康产生长远影响。
如何优化医疗行业的薪酬结构,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吸引力和留存率,成为了当务之急。一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医院管理层也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确保医护人员的付出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缓解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高医疗服务透明度,增强患者对医疗过程的理解和信任,可以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为医护人员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工作环境。
医院工资绩效的崩盘和随之而来的“新型失业”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共同应对。只有通过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医疗体制,才能真正实现医护人员的价值认同和经济保障,进而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