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论文写作技巧】优化文献综述撰写的逻辑与策略

时间:2024-07-04 10:26:55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采用恰当的逻辑与策略不仅能增强文章的结构性,还能显著提升其可读性和学术价值。以下是几种精心设计的思路与逻辑,旨在帮助作者高效完成这一关键环节。


一、时间脉络梳理法


此方法适用于那些能够清晰划分时间阶段或展现发展历程的研究选题。通过构建时间轴,将相关文献按时间顺序排列,并借助Excel表格等工具进行整理,可以直观展示研究领域的演变轨迹。这一处理方式不仅有助于揭示历史背景,还能凸显当前研究的创新点,增强综述的深度与广度。同时,结合图表呈现,使得文献综述更加生动、易读。


二、关键词聚焦法


针对论文题目或内容可自然拆解为若干核心关键词的情况,采用关键词聚焦法撰写文献综述尤为有效。该方法强调对单个关键词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多个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撰写过程中,需注意两点:一是确保每个关键词下的文献综述全面且深入;二是巧妙构建关键词间的逻辑桥梁,展现研究的整体框架。


三、逻辑结构构建法


此逻辑基于论文内容的内在逻辑,如递进式、并列式或对比式等,来组织文献综述。作者需首先深入剖析论文的核心内容与结构,然后依据这些逻辑线索,将相关文献有序串联起来。这种撰写方式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研究领域的深刻理解,还使得文献综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有助于读者快速把握研究脉络。


四、分类归纳综述法


在全面梳理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主题或内容特点,将文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系统,再逐一进行综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具备较高的文献驾驭能力,能够准确识别文献间的共性与差异,从而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例如,可以按照影响因素的层次(宏观、微观)、研究维度(理论、方法、指标)等进行分类,使综述内容更加系统、全面。


五、评价穿插与总结提升


在文献综述中穿插评价是提升文章学术价值的重要手段。作者可以在每条文献后直接附上简短评价,或在段落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甚至在整个综述结束前进行总体评价。这些评价不仅是对文献内容的提炼与升华,更是作者个人观点与见解的展现。特别是综述结束时的总体评价,应全面总结所选文献的贡献与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与指引。


六、巧妙借鉴与审慎筛选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巧妙参考已有文献的综述部分,尤其是高质量期刊论文和博士毕业论文的引证文献,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策略。这不仅能帮助作者快速定位关键文献,还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获得更广阔的学术视野。然而,在借鉴过程中务必保持审慎态度,务必查阅原文献并亲自阅读,以避免二手信息的误导和偏差。同时,对于英文文献的筛选,建议充分利用“Web of Science”等权威数据库,或巧妙利用参考文献中的英文文献链接,以提升综述的国际视野和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