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 《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职称晋升,科普文到底有没有用?一文全面盘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普文职称晋升政策

时间:2024-07-02 14:31:53

职称晋升,科普文到底有没有用?一文全面盘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普文职称晋升政策

今天,我们将通过这篇新文章,对科普文在医生晋升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详尽解读,并针对性地回应广大医生心中的疑惑与顾虑,为大家拨开迷雾,看清科普文在职称晋升中的真实地位。


Q&A:


“不行,科普在江苏这边应该还不算。”

——确实如此,除了江苏省之外,还有天津、湖北、海南、宁夏、内蒙古等地,在其官方文件中明确指出,科普文章尚未纳入当地医生职称晋升的硬性指标范畴内。而对于其他省份而言,情况则各不相同。因此,建议各位医务工作者务必参照各自所在省份的最新且详细的职称评审规定进行了解,以确保自己的科普努力能够得到应有的认可。


“科普文需要发表在什么样的媒体上呢?”

——尽管许多省份已经承认科普文章在医生职称评价体系中的价值,并且某些地区甚至要求科普文章须在所谓的“省级媒体”上发表,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明确界定何为“省级媒体”。科普作品的传播渠道相比学术论文更为多元,因此,针对“省级媒体”的认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各地医疗机构通常不会对科普文章的发布平台做出严格统一的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在投稿前务必要求查证欲投递的报纸期刊的官方网站,核实其主办机构是否属于“省级”层级,例如“XX省新闻出版局”或“XX省报业集团”等。鉴于网络信息复杂,虚假及仿冒网站较多,若存有疑虑,可以通过正规途径,如联系医脉通等专业服务平台上的“选刊小助手”,以获取准确的指导与建议。


“弱弱问一句,作为底层医生,无权无势无后台,没有导师撑腰,能在这些好的媒介发科普吗?确定不是天方夜谭?”

——绝对不是天方夜谭。当前,由于学术论文发表的高门槛,不少医生在面临撰写文章时难免感到压力重重。然而实际上,在省级媒体上发表科普文章的要求并不高。你只需立足于自身专业领域,提炼日常临床实践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将其凝练成一篇1000至2000字左右的科普文章,随后找准合适的媒体发布渠道即可。考虑到网络环境信息鱼龙混杂,假冒伪劣网站层出不穷,若在选择发布平台时有所迟疑,建议可通过联络医脉通等权威平台上的“选刊小助手”获得专业咨询和指导。


“虽然文件有规定,但是我们医院就是不认。”

——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近年来,我国各省相继推出了职称晋升的系列政策文件,但由于各地医疗机构在实际操作层面的具体落实不尽相同,导致政策执行存在差异。为了全面掌握并及时分享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我们欢迎广大医生提供相关资讯,共同助力医疗行业的职称晋升信息交流与共享。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医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加公平、透明的环境。